花蓮地區最早的城隍廟

花蓮縣瑞穗鄉

富源保安宮

富源保安宮

花蓮縣瑞穗鄉

花蓮地區最早的城隍廟

富源保安宮

2023-10-11

保安宮俗稱城隍廟,清光緒14年(1888),清廷設臺東直隸州,原本要將行政中心設於水尾(今瑞穗),但因之前「大莊事件」水尾遭焚毀,因此州治仍設於卑南(今臺東市)。隔年,謝芳榮先生建茅屋一間,取名保安宮,奉祀城隍,與台北大稻埕同源自福建同安,屬霞海府城隍,在台灣其輩分僅次新竹都城隍。由於城隍負有陰間保安任務,故稱保安宮。此廟為花蓮地區最早的城隍廟。日昭和4年(1929),鄉民捐資改建成三、四坪大之石造廟宇,日治後期皇民化運動,有廢廟宣佈,居民唯恐信奉的城隍遭破壞,村民吳進益、楊德發、林朝順將城隍金身護持遷往復興山腳下(瓦窯仔),暫時供奉在一棵大茄苳樹下躲藏,至光復後金身方遷回廟中。

據富源耆老陳維鳳先生口述,富源舊地名「拔仔庄」,此地早在漢人來此之前,已有阿美族部落於此。依據文獻推斷,至少在清光緒三年七月,後山中路阿眉番阿棉納納等社復叛事件時,此處即應有駐軍。至光緒九年時,此地(即後山中路)所駐紮之清軍,即為張兆連所先率的鎮海中、右兩營。後來光緒13年4月完工的集集水尾古道(又稱關門山古道)的東段,即由張兆連於富源督工興築。

「拔仔兵」存在於文獻上,足以顯示此地在清未軍事上實具有研究的價值。而保安宮位置所在,就在漢人庄和原住民部落的界線上,這樣的地理區位,也深具族群關係之意義。

民國39年(1950),善男信女集資重建為水泥磚造瓦混合構造之廟宇。民國61年(1972)又重新建設,成為鋼筋水泥構造之舊式廟宇建築,分正殿、偏殿。占地七百坪,建坪八十八坪,才變成今日之廟宇,但仍可見昭和9年陳毛、張阿炎所獻之龍虎堵。廟內有磚刻的福德正神,而盤古大帝牌位置於五穀先帝神龕內。

農曆五月十三日是城隍爺的生日,富源地區的保安宮主祀霞海城隍,所以每年都會舉行盛大的廟會及巡庄活動。不同的是,保安宮城隍保有夜巡探訪民間的習俗,因此,保安宮在每年農曆五月十二日晚上,會召集庄內各陣頭前往助陣,共同乘車遊庄。每年的「暗訪」,是拔仔庄年度盛事,以往皆以人力合挑大鼓,沿途競技、爭相貼紅、鞭炮聲不絕於耳,已成為居民共同的回憶。而十三日當天,則擴大繞境活動,南至瑞穗、北至大富,成為地區最大的盛事,而其路徑必安排經過復興山腳下昔年避難處,以示不忘舊恩。

相關文章

2023-09-17

位於龜山區萬壽路一段的龜山迴龍寺是近百年古剎,經桃園市文化資產審議委員會審議通過,登記為歷史建築,將推動保存與活化。龜山迴龍寺主祀釋迦牟尼佛,配祀觀音菩薩、文殊菩薩,相傳清朝道光年間,龜山塔寮坑溪時有雨水暴漲,當地居民撿拾岩石裝入竉中搭廟,村人問事多頗靈驗,取名「觀音媽廟」,日治時期因暴雨沖垮廟身,地方仕紳於大正十年發起重建,香火延續至今。

2023-11-03

橋頭老街位於台灣高雄市橋頭區,是一個具有濃厚歷史氛圍的老街區域。這裡保留了許多傳統建築和文化特色,是遊客們探索台灣傳統文化的好地方。在橋頭老街,你可以品嚐到各種傳統台灣美食,如肉圓、碗粿、米苔目等。此外,老街上還有許多古老的店舖,販售各種古董、手工藝品和紀念品。這裡也是攝影愛好者的天堂,古老的街道和建築提供了豐富的拍攝素材。

2023-09-26

埔東派出所舊廳舍為昭和10年(西元1935年)建成,現今位於彰化縣埔鹽鄉鹽埔村中正路48號。埔東派出所舊廳舍在日治時期,主要的用途為保甲聯合會事務所,為保正辦公討論的場域。
返回頂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