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顯大帝屘帝開基祖廟

彰化縣大村鄉

大村埤腳五通宮

大村埤腳五通宮

彰化縣大村鄉

五顯大帝屘帝開基祖廟

大村埤腳五通宮

2023-10-11

五通宮創建於道光5年(西元1825年),並坐落於埔心鄉與大村鄉的邊界上,位於埔心通往鹿港舊路要徑交口,地址位於彰化縣大村鄉新興村大溪路24號。

根據廟內的「五通宮通古碑記」記載,五通宮主祀五顯帝君,為清初由黃姓族人從福建省漳州市詔安縣迎神來臺,黃姓族人自鹿港登陸後在埤腳庄落腳,最初以茅屋供奉神像,後至道光5年(西元1825年)由二重湳仕紳黃心南發起興建小廟宇,後於日治昭和5年(西元1930年),地方仕紳黃添池、黃榮章等人鑒於小廟宇破舊不堪,隨即發起募款重建五通宮,此次重建即為現今的五通宮樣貌,後於民國71年(西元1982年)間增建二層樓後殿。

五通宮坐落於埔心鄉及大村鄉邊界上,位於埔心通往內石碑記載,集資興建廟宇的地方人士,包含大村埤腳及埔心梧鳳一代得詔安黃氏族人,為埔心、大村兩鄉的主要信仰宮廟。後於民國103年(西元2014年)被登錄為歷史建築。


大村五通宮格局為三進,空間包含有三川殿、左右過水廊、天井、正殿及後殿,後殿為民國71年(西元1982年)興建,左右護龍為晚近改建。五通宮三川殿、正殿仍維持日治昭和年間原有舊貌。三川殿面寛三間十一架檁,屋頂為三川脊燕尾筒板瓦作頂,正脊及垂脊上装飾有各式剪黏。正殿面寬三間,正殿前簷為捲棚項,屋頂以角木暗厝與正身相接,屋頂為同一硬山尾筒板瓦作頂。

相關文章

2023-11-03

模範街原名為自強街,民國14年由金門商會會長傅錫琪隊為集資興建而成,由32間連廊式洋樓店屋所組成,建築採中國式風格,裝飾雕花精美的窗飾及鳥踏,整體街道卻具日本大正時期的建築風格,成功融合中日式風格於一體,同時亦融合西式磚造,風格獨特,整齊美觀。民國50年代為其最為繁盛的巔峰時期,是金門現存最具特色的老街。

2023-10-11

保安宮俗稱城隍廟,清光緒14年(1888),清廷設臺東直隸州,原本要將行政中心設於水尾(今瑞穗),但因之前「大莊事件」水尾遭焚毀,因此州治仍設於卑南(今臺東市)。隔年,謝芳榮先生建茅屋一間,取名保安宮,奉祀城隍,與台北大稻埕同源自福建同安,屬霞海府城隍,在台灣其輩分僅次新竹都城隍。由於城隍負有陰間保安任務,故稱保安宮。此廟為花蓮地區最早的城隍廟。日昭和4年(1929),鄉民捐資改建成三、四坪大之石造廟宇,日治後期皇民化運動,有廢廟宣佈,居民唯恐信奉的城隍遭破壞,村民吳進益、楊德發、林朝順將城隍金身護持遷往復興山腳下(瓦窯仔),暫時供奉在一棵大茄苳樹下躲藏,至光復後金身方遷回廟中。

2023-09-26

北斗大眾爺廟,又稱「萬善祠」,現址位於彰化縣北斗鎮西德里西德街7號,根據記載,此廟宇建立於康熙57年(西元1718年)。
返回頂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