弘揚交趾陶為目的所創立的民間社團

嘉義市東區

傳統交趾陶工藝-嘉義市交趾陶協會

傳統交趾陶工藝-嘉義市交趾陶協會

嘉義市東區

弘揚交趾陶為目的所創立的民間社團

傳統交趾陶工藝-嘉義市交趾陶協會

2023-09-26


交趾陶為嘉義傳統特色工藝,隨著時代的變遷交趾陶已不再僅限於廟宇裝飾,百年來逐漸形成本土特色,應用範圍逐漸擴大融於一般生活中,成為臺灣工藝文化燦爛的一支,為推廣並傳承交趾陶藝術。

臺灣早期並無「交趾陶」或「交趾燒」的名稱,考據清光緒年間北港朝天宮翻修的帳冊,支付師傅的料錢,寫的是柯訓「淋搪」、蔡錦「淋搪」多少料錢,而許多師傅也不以「交趾」稱之,只說「石搪」或「水搪」 。

交趾陶於17世紀由廣東泉州、潮州交趾陶藝師前來臺灣建廟所傳入,到了清中葉和日治初期,交趾陶日漸興盛,促使更多大陸藝師來臺灣發展。臺灣交趾陶名稱源自於日本;型式、作法、用途源自中國,後來則獨立發展成具臺灣特色的多彩軟陶藝術。

相關文章

2023-11-08

陳南陽是台灣傳統木雕工藝的傑出藝師,他於1960年畢業後,跟隨陳火木藝師學習茄苳入石柳工藝。在學徒時期,他主要專注於學習木雕的基本技巧,從辨識木材到研磨木工工具,逐漸熟練各種刀法。他在學徒時期學習了茄苳入石柳工藝,並在1962年出師後開始進行廟宇雕刻工作。

2023-11-10

「鑿花」為在木材構件上雕出紋樣圖案,是一種強調裝飾性的木雕工藝。傳統鑿花取材多元豐富,各家雕刻匠師手法及風格互異,強調裝飾性技藝的木雕工藝,屬傳統建築中小木作之範疇。多用於廟宇內常見之藻井、獅座、斗栱、員光、垂花、瓜筒、插角、花鳥柱、龍柱、門堵、神龕等,及傳統家具如神桌、屏風、床具等雕刻裝飾上 。嘉義縣市具有鑿花技術的匠師有蔡共新、陳育昆、劉聰文、吳玉彰、陳明欽、柯雙進等。 「鑿花」技藝保存者蔡共新1948年出生於屏東潮州,後定居於嘉義市。初中畢業約15歲時,拜臺南市木匾暨木雕司傅郭炳坤為師,學習三年四個月後出師。出師後備受市場檢驗,因而不斷精進自己,蔡共新的技藝並非家傳而是在傳統體系下自我精進而成 。

2023-11-01

製墨為傳統文房四寶工藝之ㄧ,陳嘉德製墨能承繼傳統,一枝獨秀,其價值在於工序、工法、工料的技藝傳承,技法具有藝術之重要性。繼往開來,遵循古法,純以手工製墨,有其獨到之處。
返回頂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