傳統工藝、編織

宜蘭縣南澳鄉

纖維工藝─泰雅族傳統男子工藝

纖維工藝─泰雅族傳統男子工藝

宜蘭縣南澳鄉

傳統工藝、編織

纖維工藝─泰雅族傳統男子工藝

2023-09-18

在過去對外交通不便,傳統自給自足的泰雅族社會當中,日常生活所需的用品一切皆須自己動手做,而在生活工藝之製作上,男女有別。織布工藝是傳統生活中婦女所必備的技能之一。而除此之外的工藝製作,幾全由男性為之。

1.藝術性:具有藝術價值者

2.特殊性:構成傳統藝術之特殊藝能表現,其技法優秀者

3.地方性:傳統藝術領域有價值與地位,並具有地方色彩或流派特色顯著者





(一)韋清田先生: 1.依據文資法第59條登錄。 2.韋清田先生韋男奧泰雅族哈卡巴里斯社最後仍保存各項男子編織、木工技藝保存者,亟具保存及登錄價值。

(二)陳雙成先生: 1.依據文資法第59條登錄。 2.保存泰雅族傳統竹藤及纖維編織技藝,亟具保存及登錄價值。

(三)卓順來先生: 1.依據文資法第59條登錄。 2.保存泰雅族傳統竹藤及纖維編織技藝,亟具保存及登錄價值。

相關文章

2023-11-01

蔡楊吉先生是一位傑出的木雕藝術家,他自1969年開始投入木雕創作,經過多年的精進與學習,他的技藝日臻成熟。蔡楊吉先生的藝術之路始於童年時期,因為父親經營木製品外銷業,他常常需要幫忙刻製西洋棋等小木作品。然而,他並未滿足於此,一直追求更高的技藝境界。1990年,他有幸被教育部選為重要民族藝術薪傳藝生,師從著名藝術家黃龜理學習木雕技藝。在師傅的悉心指導下,蔡楊吉先生的技藝不斷提升,他尤其擅長傳統漢式雕刻,並在大木作及佛像雕刻方面展現出卓越的造詣。

2023-11-08

王永川,國校畢業後,父親王西海是從事頂下桌的木工師父,在其耳濡目染之下,看著前人的作品,靠著自己的分析揣摩,不斷的研究開發,竟也無師亦通自己闖出一片天地,從事神轎製作已有57年的歷史,作品散見全國各地,以臺南市最多。目前在臺南市從事大多神轎製作傳統工藝的師傅,皆是從王永川大轎學藝成功,自行創業,是永川伯感覺最欣慰的事。 對於作品期創造題材多自己決定,在工作過程中最困難的則是設計圖的繪製,至於雕刻則是待設計圖一擬出,將影印圖稿貼在木材上,照樣雕刻即可。

2023-11-09

程精鈞1962年出生於嘉義縣番路鄉。1987年程精鈞在桃園工作,閱讀民生報時看到藤編工藝師張憲平的展覽作品,因而萌生想學習藤編的興趣。在記者引介下程精鈞向張憲平拜師,學藝四年後,於1992年參加全省美展評選第三名嶄露頭角。作品形狀花紋造型頗有藝術價值。採螺旋編法,輕盈堅固、實用,有其特殊性。其技法師承張憲平,承原住民工藝元素及南洋風格。
返回頂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