傳統工藝、編織

宜蘭縣南澳鄉

纖維工藝─泰雅族傳統男子工藝

纖維工藝─泰雅族傳統男子工藝

宜蘭縣南澳鄉

傳統工藝、編織

纖維工藝─泰雅族傳統男子工藝

2023-09-18

在過去對外交通不便,傳統自給自足的泰雅族社會當中,日常生活所需的用品一切皆須自己動手做,而在生活工藝之製作上,男女有別。織布工藝是傳統生活中婦女所必備的技能之一。而除此之外的工藝製作,幾全由男性為之。

1.藝術性:具有藝術價值者

2.特殊性:構成傳統藝術之特殊藝能表現,其技法優秀者

3.地方性:傳統藝術領域有價值與地位,並具有地方色彩或流派特色顯著者





(一)韋清田先生: 1.依據文資法第59條登錄。 2.韋清田先生韋男奧泰雅族哈卡巴里斯社最後仍保存各項男子編織、木工技藝保存者,亟具保存及登錄價值。

(二)陳雙成先生: 1.依據文資法第59條登錄。 2.保存泰雅族傳統竹藤及纖維編織技藝,亟具保存及登錄價值。

(三)卓順來先生: 1.依據文資法第59條登錄。 2.保存泰雅族傳統竹藤及纖維編織技藝,亟具保存及登錄價值。

相關文章

2023-11-08

陳南陽是台灣傳統木雕工藝的傑出藝師,他於1960年畢業後,跟隨陳火木藝師學習茄苳入石柳工藝。在學徒時期,他主要專注於學習木雕的基本技巧,從辨識木材到研磨木工工具,逐漸熟練各種刀法。他在學徒時期學習了茄苳入石柳工藝,並在1962年出師後開始進行廟宇雕刻工作。

2023-11-09

蘇木山先生出生於北港扶朝里,他師承了剪黏一脈,先後跟隨柯訓、洪坤福、梅青雲、石蓮池等大師學習剪黏技藝。他的父親在土水司阜從事粗梁、抓屋脊、金爐等工作,這讓他早年就接觸到了這門工藝。在初中畢業後,他開始跟隨堂哥蘇偉吉(松壽)向石蓮池司阜學習剪黏等技藝。在師父的嚴格訓練下,他用了三年多的時間學習剪黏技術,並且成功出師。

2023-11-09

呂錦霞老師是藺草編織這項傳統技藝的熱情推廣者和重要保存者。她出生於苗栗縣苑裡鎮,從小在父母親的指導下學習藺草編織技藝。隨著科技的進步,傳統手工藝技藝逐漸失傳,但呂錦霞老師決心保持和傳承這項文化遺產。她不僅掌握了傳統的藺草編織技法,還創新地將竹編技法和中國結法巧妙融入其中,使得她的作品獨具特色。
返回頂端